top of page

阈限性

​安德拉斯·纳吉-桑多尔、凯·加塞、费迪南德·德尔贝格、亚历山德拉·埃林顿、乔安娜·加莱戈、爱丽丝·麦克唐纳

2024年6月15日 - 2024年9月15日

​中国北京

exhibition view

Installation View

© EY Projects; © Andras Nagy-Sandor.

All rights reserved.

关于

艺外很荣幸地推出首次展览——《阈限性》。在这次展览中,我们集结了来自全球的6位新锐艺术家的作品,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阈限叙事的空间。

 

阈限性,是由法国民俗学家范·热内普(Arnold van Gennep)首次提出的概念,用以描述他所提及的“过渡仪式”(Rites of Passage)中的第二个阶段,即阈限阶段,涉及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过渡,无论是在个人层面上,从幼童到成年,从疾病到健康,还是在社会文化层面上,比如从和平到战争,从匮乏到丰富等等。阈限性昭示着两个领域或阶段之间的特质,处于即将转变为新事物的边缘。从人类学角度,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着一种失落感,甚至是挫折感,因为参与者已经放弃了过去构建身份、时间或社区的方式,而尚未进入新的状态。然而,正是在阈限时期,现有的秩序和等级可以被颠倒或解体。因此,阈限性创造了一种可塑性和流动性的情境,为建立新的制度和习俗提供了可能。

 

无论是个体或是空间,都不断经历着阈限阶段。例如,个体化的过程可以被视为在阈限条件下进行。正如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(Carl Gustav Jung)所主张的,“个体化始于正常社会化模式的消弭,其象征是人格的崩溃。”“是一种穿越阈限空间和时间的运动,从迷失感到一体化。”在空间意义上,任何位于一个目的地和下一个目的地之间的建筑结构,如走廊、机场、街道等,都具有阈限的特征。

 

通过这次展览,艺外将阈限的概念引入到对于个体和空间的探索,将当代艺术作为一种共同语言,探索了接纳中间状态之后的影响。在个体层面上,艺术家从理论反思或个人经验中汲取,呈现了关于转变和过渡的独特叙事,通过艺术表达使本来无形的想法变得具体化。在空间层面上,建筑超越了其原初特性,转变成为一个艺术目的地与一个承载鲜活思想和故事的容器。

 

这样规模的国际新兴艺术家展览在中国的画廊中是前所未有的。通过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,我们希望在这个场合,不同的思想、文化和艺术实践能够相互碰撞,摆脱现有的秩序和束缚,迎接一种全新的艺术解读和参与方式。阈限阶段需要社会和文化交叉叙事,我们的首次展览本身就是一个阈限过程。对于EY未来所有展览与成果,我们旨在为其设定富有动态和开放性的轨迹,不断定义和重新定义我们所正经历的二十年代及未来数十年的“当代性”。

艺术家

​安德拉斯·纳吉-桑多尔

凯·加塞

费迪南德·德尔贝格

亚历山德拉·埃林顿

乔安娜·加莱戈

爱丽丝·麦克唐纳

地址

北京市朝阳区北京艺术金融国际创新园1号楼

下载

作品咨询

  • Screenshot 2024-12-03 at 01.39.13
  • Screenshot 2024-12-03 at 01.39.35
  • Instagram

© 2025 EY Projects.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• Screenshot 2024-12-03 at 01.39.13
  • Screenshot 2024-12-03 at 01.39.35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